——记江北区中医院国医馆主任张弘星
张弘星为患者检查眼疾
他兢兢业业地工作,只为让更多的人可以获得光明;他孜孜不倦地学习,用爱心温暖患者,用技术和责任守护生命;他被誉为患者心中的“光明使者”,为眼疾患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。
他就是江北区中医院国医馆主任张弘星。
医者仁心
各地患者慕名而至
“张医生,今天我的眼睛里突然出现了一块红色,是怎么回事?”
“眼睛痛不痛?痒不痒?你拍张照片过来给我看一下。”
6月28日晚上8点多,虽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,张弘星却还在通过手机电话为不便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咨询服务。“你这是眼睛毛细血管出血,建议你先冰敷一下,然后再到医院进行治疗。”
为了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咨询,张弘星把手机号告诉每位就诊的患者,并坚持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。
诊室外,重庆、贵州、成都、广州……来自各地的患者排着长队等候张弘星看诊。由于张弘星医术精湛,患者好转、治愈后再广为宣传,外地患者慕名而来的不在少数。他把脉辨证,依病处方,解释病情,耐心叮嘱,经常超负荷地运转,有时连喝口水、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,但看到患者重见光明,他说一切都值得。
“患者相信我们,其实是对中医中药治疗眼疾的信任,作为中医人,这是我们的自豪。”张弘星坦言,虽然为了保证诊疗质量实行限号,每天看50个病人,但看到患者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求诊,不忍心拒绝的他常常给患者加号,每天忙得不可开交。
“不能按时吃饭,不按时下班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。”张弘星笑着说道。
一次,有位年迈的婆婆前来找张弘星看病。当他为婆婆开完药方后,婆婆却坚持让他少开1天的药,张弘星仔细询问原因才知道是因为婆婆身上带的钱不多。“老人家,没关系。差多少钱我来垫补,治病最重要。” 张弘星曾经多次为贫困病人酌情减免费用和垫付医疗费,具体垫付了多少,他已经记不清了。
“从医就意味着奉献。”张弘星说:“医生这个职业是一个奉献型的职业,休息时间不多,但是却能在从业生涯中找到那份职业荣耀感。”
医技精湛
患者心中光明使者
“多亏了张医生,我女儿的视力才有所好转,现在看东西都清晰多了。”今年6月底,来自四川绵阳的张女士又带着5岁的女儿前来复诊。
原来,张女士的女儿患有先天性远视和弱视,即使戴上眼镜看东西也非常模糊。通过朋友的介绍,张女士辗转来到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,找到了张弘星,几次治疗后,张女士女儿的左眼视力为0.6、右眼视力为0.8。
近年来,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,已成为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。据了解,目前中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.5亿人,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。
张弘星在临床工作中,应用家传方术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,在治疗眼科常见病,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症方面取得显著成绩,尤其是对青少年近视、远视、弱视方面,以精湛的技术让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摘下眼镜。
“上课时看黑板有些模糊,看东西也是模糊不清。”4月17日,来自重庆璧山的11岁男孩陈永泰来到江北区中医院。检查视力后发现右0.4、左0.3,诊断为双眼近视。
“你这种情况,一方面要坚持服药,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每日训练视力,注意科学用眼,不然会功亏一篑哦!”张弘星一边给陈永泰开处方,一边耐心地给他讲解护眼知识。
治疗20天后,陈永泰复查视力,已经提高到右1.0、左1.0,“我现在双眼看物体都清楚了,看黑板也清晰了。”陈永泰取掉了眼镜,双眼视力恢复正常。
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。张弘星从医36年,接诊的患者由每年3000-4000人逐渐增多,到2017年增加到1万余人。他的每个脚印都见证了光明的奇迹,他一路与光明偕行。
精益求精
继承家传取长补短
谈起从医缘由,张弘星说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。原来,张弘星的父亲是重庆著名的中医眼科医生,家学的熏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,他从小就立志学医。1982年,18岁的张弘星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,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医眼科事业。
工作后,张弘星继承家传医技,并取众家之长,补己之短,精研方术,因病制方,研制出了一批使用方便的纯中药制成的专病专药,让数以万计的眼疾患者受益。其中,他参加主研的“五酸合剂治疗初中期白内障的研究”项目荣获江北区科技进步二等奖,而五酸合剂治疗白内障在业界也收到了良好的口碑。同时他研制出了治疗视网膜炎,提高视力的 《增视合剂》等10余个纯中药院内制剂,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更便捷的治疗选择。
叶光玉是一名老年白内障患者,因为双眼看东西模糊不清,几年前曾多次在某“三甲”医院治疗,疗效不明显,双眼视力下降到0.4,生活难以自理。该“三甲”医院建议他做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,在一次与病友的交谈中,叶光玉得知江北区中医院眼科的五酸合剂治疗白内障效果不错,便慕名而来。
张弘星用五酸合剂、增视目灵合剂中药为其治疗,治疗2个月后,双眼视力由0.4提升到右眼1.0、左眼0.8。“现在我看东西清晰了,生活也能够自理了。”说到这里,叶光玉非常高兴。
1992年张弘星荣获江北区中医院“职工读书自学优秀积极分子”,2002年荣获“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”称号,2003年《实用中医药杂志》第11期的“杏林新秀”栏目作为优秀青年中医刊载。2007年5月被评为江北区名中医;2012年至今聘任为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眼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委员;2012年荣获2010—2011年度江北区“十佳卫生工作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