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8日是“全国爱肝日”。今年”全国爱肝日”的主题是”爱肝护肝 珍惜生命“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全世界肝病每年造成100多万人死亡。为此,小编请到江北区中医院内二科副主任王洪斌博士,来为大家春季养肝支支招。
王洪斌简介
王洪斌,主治医师,医学博士,内二科副主任。2000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首届七年制班,获中医学硕士学位,2009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,师从西南医院消化科全军消化疾病专家房殿春教授,获医学博士学位,专业为消化内科学。擅长消化道出血、
肝硬化、急性胰腺炎的诊治;熟练掌握内镜下治疗消化系疾病,并对消化道早癌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。现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委会委员、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肿瘤专委会理事、委员、长沙医学院兼职讲师。
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,也是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中心,还是重要的解毒器官。如果它出了故障,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,比如我们常见的脂肪肝、各种类型的肝炎、肝硬化,甚至可怕的肝癌等等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肝病的原因、肝病有哪些表现、如何养护肝脏吧!
1、肝病的原因:主要有不良的生活习惯、病毒感染、药物损伤等等。(1)生活习惯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,上班族经常熬夜、抽烟喝酒、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。也有年轻人为了保持身材,长期素食或干脆节食,这些都会给肝脏带来很大的压力。时间长了,肝脏就不堪重荷发生病变,比如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病等等。(2)病毒感染。常见的病毒有甲型肝炎、乙型肝炎、丙型肝炎病毒等等,除了甲型肝炎是通过进食不洁净的海产品外,其他的肝炎多通过血液、体液传播。(3)药物损害。大家知道,西药往往是化学合成的,即使是中药,也有部分有肝肾毒性。所以说“是药三分毒”,如果长期大量服用这类药物,通常会造成肝脏的病变。(4)少见因素。比如血吸虫感染、免疫性肝病等等。
2、肝病症状。肝病患者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右上腹胀痛、食欲差、厌油、小便黄等。因为肝脏在右上腹,它出现故障往往会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胀痛不适;因为它是最大的消化器官,一旦它罢工,消化功能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,胃口差、厌油等就表现出来;我们常说“肝胆相照”,也就是说,肝脏和胆囊位置相邻,功能上相互影响。肝脏病变通常会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,逸于体表则见皮肤、眼结膜发黄,同时从小便排出则小便发黄等。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常常可见到肝病面容,表现为面色黧黑,有时可以见到肝掌、颈部胸前皮肤可以见到蜘蛛痣、肚脐周围青筋显露、大腹便便如青蛙。部分患者还出现呕吐夹杂血块的暗红色血液,或解黑便甚至暗红色便等危重情况。
3、如何养护。(1)养成良好生活习惯。戒掉烟酒;荤素搭配、营养要均衡。中医认为“肝主青色,青色入肝经”,因此,平时可以进食一些青色的食物比如菠菜、芥蓝、绿豆等,它们可以舒肝养血的作用。同时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,肝属木,脾属土,土生木,因此可以通过进食健脾的食物达到护肝的目的,大家在日常生活常见的山药、薏米、扁豆等就是健脾的食物,可以适当多吃。适当运动、保持正常体重。每周2次,每次半小时的慢跑或快走,可以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,维持正常的体重,让肝脏保持活力;保证充足休息时间。中医认为,晚上十一时到凌晨三时为肝经、胆经运行的时间,在此时休息可以达到护肝养血的功效。因此,建议大家顺应天时,夜间最好在十一时前上床睡觉等等;(2)养成平和的习性。大家都知道,“大怒伤肝”,意思是劝大家养成平和性格;(3)定期健康体检。当发现我们体内缺乏乙肝抗体,必须按时接种疫苗;如果有肝功能异常,要及时求助医生;(4)不宜滥用药物。“看病上百度,自己买药自己治”,往往会耽误病情,出现肝病不适最好上正规医院。
中医认为,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一个整体,肝脏五行属木,宜调达。在这万物复苏、生机盎然的春天,让我们一起守护肝脏,让它顺应时节、保持生机、远离伤害吧!